先講講效率和效益的區別
效率 VS 效益
效率:
關注效率的企業一般會更關注成本優勢,利用成本優勢帶來價格差異。同樣的東西我能比你賣得便宜,那願意買我東西的人一般會更多,我可以擁有更多的客戶和更大的市場,相應的同樣一件東西我可以更快地生產出來和賣出去換成錢。簡而言之,就是我的效率更高。
效益:
關注效益的企業一般會更關注價值差異,利用價值差異帶來錯位競爭。同樣的東西我能比你賣得更貴,那我賺取的毛利自然也會更多,我不一定需要那麼多的客戶來買我的東西,但我賣出去一件東西所賺取的利潤可能等於你賣出去十件同樣東西所賺取的利潤。簡而言之,就是我的效益更高。
由此也可以把我們的業務分為不同的類型:
高效率 / 低效益
有的業務效率很高,但是效益卻很低,比如外包行業,雖然毛利很低,能達到20%就不錯了,但是資金的使用效率卻很高,一筆錢一年可以轉兩三道,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薄利多銷,用我們常見的說法去理解就是一家餐廳的“翻台率”高。類似的還有大型商超、生產型企業,比如沃爾瑪、富士康、小米都是這類的代表。我們管這類企業叫做機器(Machine),對於機器來說,其核心競爭力在於如何能通過提升效率做到成本領先,即我能用更低的成本提供比競爭對手更低的產品和服務。
這類企業通常定位於大眾化市場,提供性價比高的產品和服務。通過簡化產品設計、降低生產成本、擴大市場規模、減少行銷投入等各種手段來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後,可以把價格降低到其他人無法忍受的價格,對客戶產生吸引力,對對手產生成本優勢。
低效率 / 高效益
有的業務效率很低,但是效益卻很高,比如奢侈品行業,手工打造的勞斯萊斯可能需要一年才能交貨,但是每賣出一台的利潤是普通車的上百倍。我們可以管這類企業叫做精英(Elite),類似的企業還有LV、蘋果等。有人可能要說蘋果的周轉率很高啊,不是業界傳說蘋果的存貨周轉率只有5天嗎?是業界最高標準(實際這個數字在蘋果2019年年報中顯示的是8.97天),可是我們這裡要看的是Total Assets Turnover(總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簡單來說就是從投資到收益(錢生錢)的效率,或者可以理解為一筆錢一年可以轉幾圈,蘋果2019年年報的總資產周轉率是0.74,也就是說一筆錢一年可以轉0.74圈,或者說一筆錢從投資下去到產生收益變成先進回到手裡,蘋果需要16個月。從這個角度來說蘋果並不是一個定位於高效率的公司,但是蘋果的同期毛利潤率為37.8%,類比小米同期毛利率為13.9%,其總資產流轉率在2015-2018年間分別是1.48、1.66、1.46,但是在2019年突然降到了0.77,這個就需要比較值得關注了。
對於精英型企業說,其核心競爭力在於靠提供品質更好、服務更優、具有更高的品牌溢價(裝逼到位),以獲取更高的利潤。
高效率 / 高效益
如果有這樣的生意相信沒有人不願意做,但高效率和高效益可能也伴隨著高風險,比如HDD,P2P,這類企業我們管他叫做拓荒者(Explorer),原因在於一旦發現這樣的業務,會有大批的資金和掘金者湧入,充分競爭之後一片新大陸上新大陸上又會形成新的江湖定位。拓荒者不容易做,要知道絕大部分的拓荒者都死在荒野上了。所謂富貴險中求,拓荒者也是在做一種賭博,要麼一夜暴富,要麼一夜暴斃,或者快速收割,然後更快速跑路。
低效率 / 低效益
有沒有這樣的商品呢?利潤又低,還好長時間賣不出一件,這樣的業務會有人去做嗎?這樣的企業一般處於超級紅海之中,就好像市場中的拾荒者(Scavenger),這樣的企業眼下沒有太多的選擇,手停嘴停,唯一的目標是活著就好,至於活得好不好,活得久不久,那是留給未來活著別人思考的問題。
如果以效率和效益分別為X和Y軸,我們可以把上面說到的幾種業務投射在四個象限,同時也更便於我們對企業和其業務進行分類,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兩家代表企業:
沃爾瑪(高效率低效益):流轉率 2.28,利潤率 24.9%
蘋果(低效率高效益):流轉率 0.77,利潤率 37.8%
這樣看來即便是全球營收最高的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和全球也沒法做到高效率和高效益的兼顧,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你只要做到了其中一個,也能做到全球第一。
如果基於上圖來對業務進行衡量和映射,你的企業屬於哪個象限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告訴磚家。
關於談判
我們經常看到人們採用過於複雜的談判策略,但談判的第一戰略和做企業一樣,就是確定自己的目標和優先順序。先做取捨,再做交換。這樣才能在談判中才能張弛有度,遊刃有餘。不然可能會讓自己和對方都陷入到難以推進的僵局當中,誰也拿不到想要的東西。
有意思的是,根據我們的觀察,不管效益優先還是效率優先的企業,投入了大筆的資金資源,大量的優秀人才,進行數年的研發,花高薪去聘請職業經理人來對公司進行卓越管理,卻最後都習慣在談判桌上一擲千金,並且毫無知覺。談判每天都在發生和進行,是現代商業活動的重要一部分,從商品交易,到投資協定,再到內部的管理協調,世界各地的企業無時無刻不在頻繁地進行外部和內部的談判。而遺憾的是,通過我們的調查研究,商務談判卻是現代商務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專業技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