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孫楊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最後的結果非常可惜,這裡需要明確我以下的討論只是針對庭審這件事情,並不是針對孫楊個人的評價。
我想可能很多人也和我一樣去看了庭審錄影,這裡面其實就存在著一個非常嚴重的溝通問題,在於當事人在和裁決者進行對話的時候,採取了論對錯,爭輸贏的辯論方式,甚至是有些時候在採用質問的口氣,這些在我們平時的溝通過程中其實也是經常出現的,也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裁決庭不是競技場,不是非要爭個高下對錯,當對方也有決定權的時候,你要俯下身去和對方交流,而不是要用我的價值觀碾壓你的價值觀,用我的道理回擊你的道理,你需要做的是説明對方去建立對你的同理心,而不是攻擊和樹敵,更何況是在這種對方有完全決定權的情況。
我們在遇到衝突的時候總是喜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但講道理的結果往往都是我覺得你不講道理,你也覺得我不講道理,到最後把衝突升級,矛盾加劇。
我們要識別當下所處的情況,是單向影響的場景還是雙向溝通的場景,是需要採用說教還是嘗試化解,是要選擇對抗還是協作,再決定是要上價值(壓制)還是下臺階(化解)。很多時候我們說性格決定命運,性格其實很大程度上反映在我們的說話方式上,好好說話,就是改變命運。
我這麼說完全不是針對當事人,就像我也不可能成為世界冠軍一樣,我們不能要求體育明星同時也是溝通專家,成為一個領域的佼佼者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想想如果你身處這樣的情況,你一定會比孫楊處理得更好嗎?
可能大部分人都不一定行,尤其在面對這麼大壓力的情況下,就算經過長期訓練的專業人士都不能保證完全隔離自己的情緒和動作不變形,我的同事即便都是談判專家但在真要面對自己離婚官司的時候還是會找別人來幫自己談判。在一些重大的情況或激烈衝突的情況下,最好還是能找一個專業的團隊來幫自己處理當下的危機,不要讓命運任由自己的性子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