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面試遇到答不上來的問題怎麼辦?
磚家:可以嘗試問回去,比如:“我想瞭解一下您為什麼對這個問題感興趣?”或者,“不好意思,可以麻煩您澄清下這個問題嗎?”這樣一是給自己買時間思考,另外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瞭解Questions behind Questions,即對方問題背後的問題。Behind a question lies a purpose. 找到對方的真實意圖,然後可以嘗試用重構(Reframe)的方式去回應對方的問題,比如:“我理解這不是一個XX的問題,而是一個YY的問題。”然後說出你的見解。這樣可以幫助你把問題升維,更好地展示你的思維水準和解題能力。對於問題,我們要學會挖掘、拆解、和重構。
Q:對被面試人員提問什麼問題?
可以遵循BBI原則,即要提Behavior Based Interview - 基於行為的問題。什麼意思呢?就是你要問關於被面試人過去行為的問題,而不是對於未來的問題,假設你處於什麼情況會怎麼做?或者你認為應該怎麼做?這類問題一是被面試人會根據你想要的方向給出他/她猜測的理想答案,另外人怎麼說和怎麼做其實是有很大的偏差的。所以要問被面試人過去的真實經歷,先對於履歷做遍歷性的問答,然後根據你關注或者感興趣的那段經歷展開,深入。瞭解當時的背景,候選人承擔的角色和職業,他/她做的具體事情,其他人都在做什麼,如何配合,遇到分歧如何決策,為什麼有這樣的考慮,是怎麼處理異議的,諸如此類,等等等等。總之原則就是要問切實發生的,多問背景,具體細節,這樣可以幫你穿透被面試人的真實做法和想法,他/她很難騙你,尤其在一些細節問題上。
Q:在職場可以兼顧情誼和利益嗎?
磚家:更實際的情況是,我們一方面要通過合作創造更大的整體價值(做蛋糕),一方面又要通過競爭來爭取更多的個體價值(切蛋糕),即雙方處在一種競合關係之中,這個時候的情誼就非常微妙。我們同時要處理共同利益和利益衝突的情況,那我們的處理方式就尤為關鍵,處理得好,即便大家有很多的利益衝突之處,還有機會買賣不成情誼在;處理得不好,有再多的共同利益,雙方都有可能惡言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實際衝突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的處理方式。
Q:有哪些現在是小眾的,卻是未來趨勢的新職業呢?
對於未來的任何預測都是猜測,小眾之所以小眾是因為大家壓不中,壓中的都是倖存者偏差,而如果都壓中的話又變成一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紅海。我建議與其考慮如何押注小眾需求的問題,不如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去對抗未來的不確定性的問題。首先還是要有一技之長,要明確定位自己的差異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哪裡,然後再去定向積累,這是硬核能力。另外可以花一些額外時間在二級技能的打造上,可以是你主技能的延伸,也可以是你的興趣,讓自己斜杠起來。還有就是要注意人際網路的搭建,當真正有小眾需求和趨勢出現的時候,要有人能看得到,也有人能想到你。我現在在做商務談判顧問的工作,可以說非常小眾,不過這並不是我在十年前就能計畫好的,但你站在當下複盤的時候,你會發現之前的專業知識積累,二級技能的開發和人脈網路的搭建對我現在做的事情都非常重要。任何跟你說能參透未來趨勢判斷都是耍流氓,重要的還是當下的積累和在關鍵點的決策。未來不迎,當下不雜。
Q:你為什麼選擇了現在的職業 ?
磚家:有陰差陽錯,也有命中註定;有無心插柳,也有按部就班。誰不是在努力掌握自己命運的同時又在一步步被命運推著走?盡人事聽天命,其實是完美的統一,我們真正由自己掌控的選擇,可能只有熱不熱愛。我選擇熱愛,你呢?
也有一些是畫風壞掉的...
Q:怎樣才能打造一款日銷過萬的商品?
磚家:去銀行取一萬張一百塊的紙幣,每張賣一塊,瞬間銷量破萬。
Q:工作中,那些期望別人出錯的人是什麼心理?
磚家:很簡單,你考試的時候時候是不是希望別人錯的題比你多,考的分比你低。
Q:週末如何更好地加班?
磚家:從我的經驗看,如果周中不上班,週末加班的品質會更高。
Q:在星巴克點熱拿鐵時告訴店員不加糖,店員說拿鐵是不加糖的先生,我該說什麼?
磚家:給我杯拿鐵,不加奶。